1)
聽熟新歌(至少聽三次),包括歌詞,背景音樂,能幫助半掌握如何去表達情感,節奏,內容詮釋,層次(如第一段輕柔,用假音,重唱變為較實,真聲多一點,起伏較大等,最後收細結尾)等,最好把歌譜(如簡譜)印出來,劃低要注意的地方(如拍子,停頓,換氣位,高低音等)
2)
讀歌詞三次
第一次:慢慢以正常的發音,咬字為主(特別是外語或不常用的字)
第二次:以正常速度讀多一次
第三次:慢慢按歌詞的內容或意境,用感情去 讀一次(最好配合原有的編曲效果,如平靜,溫柔,放鬆,堅定或激昂,喜怒哀樂等)
3)
試跟原唱學唱直至能大致掌握1-2的重點,不行的話反覆再聽,記下要改進的地方,修正,練習
4)
不跟音樂和原唱,只自己清唱幾次,看是否能運用以上的重點順利唱準整首歌
5)
錄低自己清唱(用手機或電腦),聽下去會發現很多地方仍要改進,再修正,再練習
(未試過錄低自己清唱的朋友,會感不自然或認不出自己的聽音,日常我們聽到自己的聲音因耳鼻喉等器官相通,我們聽到的是經身體內部共嗚出來的聲音,一般會較厚和實;但如錄低的聲音就跟別人聽自己的聲音差不多,因聲音向外發,沒有了內部共嗚聲的加厚效果,聽起來會較自己聽的薄,聽得多會習慣;所以為何多數人喜歡在沖涼時唱歌,也覺特別好聽,因沖涼間一般空間較細,瓷磚也會反彈聲音造成回響,加強了共鳴效果顯得聲音較飽滿。)
6)
完全離開原唱,
專注自己的聲音發長自己的唱法,為以清唱/琴為主去唱(否則會學了原唱的壞習慣,唱法)